丹堤善用場域優化 創造更懂消費者的咖啡

 

 

成立於 1993 年的丹堤咖啡,伴隨一代咖啡迷的記憶成長。近年來有鑒於品牌老化與行動消費習慣的變遷,將目光投向各式數位升級與商業應用,力圖加值客戶體驗激發品牌新內涵。

 

「咖啡廳也算是一種『傳統產業』。除了要在沖泡咖啡、製作餐點上用心,更要從消費者的目光出發,借助不同協力商的科技來達成場域實證應用。」長年為品牌優化出謀獻策的徐恒鈞副總經理表示。

 

虛實整合 串連線上線下商業模式

 

早在 2012 年丹堤便創業界先河,推出手機 APP 應用。當時徐恒鈞已察覺未來自動化與手機市場的龐大潛能。以「線上打品牌,線下做口碑」的理念,率先開展線上手機、電子票券與線下自動化點餐機系統的虛實整合銷售模式。

 

2013 年起丹堤咖啡將電子票券深化應用,陸續在LINE、Gomaji、17Life、momo等電商平台上架銷售,消費者購買電子票券後即可至全台門市或自助點餐機,直接掃描QR Code兌換餐點。

 

在眾家行動支付爭鳴之前,丹堤早已斥資建置功能完備的「行動支付自助點餐機」,舉凡LINE Pay、街口、歐付寶、橘子支、支付寶、微信、Apple Pay、Google Pay、台灣Pay、悠遊卡、丹堤e卡/App等多達15種支付工具及電子票券,皆整合在自助點餐機的支付平台上。

 

根據丹堤研究,人工點餐平均需費時約一分半才能完成,自助點餐機則可大幅縮短時間讓消費者於一分鐘內上座。徐恒鈞表示:「除了較複雜的退、訂貨指令外, 基本的 DIY 點餐付款、咖啡寄杯、取件到取餐呼叫等功能,皆能在點餐機上完成。不僅改善動輒大排隊的點餐人龍,也幫助消費者節省時間、增加櫃台服務人員的工作效率。」

 

 

新創分店 丹堤的內部創新孵化器

 

丹堤林口新創店不僅將自我定位為「品牌活化的內部孵化器」,更是科技新創業者的實證場域。包括數位看板、人臉辨識互動智慧設備等,所有創新實驗都會率先於此上演,為日後推廣至全台分店提供重要數據支撐。

 

目前進行中的實證場域包括與台灣資料科學合作的「人流資訊流天線」:在店內設置人流資訊流天線,偵測顧客手機 WiFi 與藍牙訊號,識別人流狀況及數量;再透過物聯網技術將數據回傳,供後台進行 AI 大數據分析。

 

另外,與萬博資訊合作的「取餐數位看板」則取代傳統取餐震動器。數位看板除了可顯示活動訊息外還有叫號功能。以取餐號碼牌取代震動器,顧客入座時只要觀看數位看板上的取餐編號,即可一目瞭然出餐進度。假如暫時離開座位,亦可掃描號碼牌 QR Code 或透過「看排隊App」,隨時掌握取餐進度!

 

產官合作 助推品牌活化動能

 

在 2012 至 2019 年間,丹堤咖啡的創新團隊透過新科技開發及產官機構合作,陸續推出APP 儲值支付、行動購物、支付、電子票券、取件等服務。這些創新應用讓丹堤咖啡連續數年獲選經濟部商業司創新服務之示範企業。

 

「多年來,丹堤透過經濟部商業司『SIIR 服務業創新研發計畫』,來爭取政府科技應用專案。不論是產品開發應用、KPI 成效到結案盤點,皆能藉由專案的進行,一併帶動團隊自上而下的組織協作力。」

 

丹堤咖啡不斷創新的數位行動力,不僅爭取到政府輔導資金進場,更獲得經濟部中小企業處的青睞,順利進駐林口新創園區開設分店,打造品牌活化的契機。(轉載自林口新創園  新創專欄) https://www.startupterrace.tw/tw/news/370 

 文/圖:林口新創園採訪團隊